终于到了煮的阶段了。煮白粬很关键,如果不懂得工序,就不好吃了。“白粬下锅前必须先用水浸透,否则就怎么都煮不熟了。”林玉彬介绍,先把锅里的水煮开了,再把浸透的白粬一个一个往里放,五分钟左右,等白粬浮出水面,就熟了,加入糖,一锅解暑消夏食品就做成了,稍微凉后食用更佳。
海外侨胞寄乡情
“我当天做的白粬,当天就能卖完了。”林玉彬说,一天要用去80斤至100斤的米,做好的白粬能铺满四个竹匾。
据悉,由于制作白粬的工序繁杂,利润不高,很多人选择出外打工。30年前,整个仰贤社区有两三百户人家在做白粬,如今只剩下十余户了。
做的人少,买的人却不少。这不,该社区的林先生三天前才来买了6斤白粬,这次又来买了6斤。他说,除了买回去自家煮着吃,他把白粬当成了送礼佳品,到外地会大学同学,总要提上几斤,“他们都说好吃,有人还托我给寄过去。”
此外,一片片白粬也寄托了在海外永春人的一份乡情。只要逢年过节回来,总要买上数十斤带到他乡去慢慢品味。“经常有马来西亚、新加坡回来的永春人,到我这预定购买白粬,等他们要回去时,就带走了。”林玉彬看到有那么多海外永春人喜欢上自己做的白粬,很是欣慰。“在海外,他们能吃上家乡的白粬,真的很不错。”
□ 本报记者 姚德纯
泉州晚报记者 黄雅珊 文/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