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生在永春,第一次与咯摊亲密接触是在很小的时候了,那时不外乎把它看成普通的火锅,也不理解家乡人对它为何如此痴迷,竟能建起咯摊美食一条街。
????后来只身到外打拼,背井离乡,每当万家灯火,而我独立于寒风路口,饥肠辘辘时,咯摊的鲜美之味便打心底涌向味蕾。寻遍大街小巷,异乡哪也尝不到那地道的滋味。如今回乡,再次踏入熟悉的咯摊店,看到店内攒动的人头,锅里热闹翻滚的食材,食客们头顶腾腾升起的热气,我忽然感动得模糊了双眼,这便是人间烟火气,便是生命的勃勃生机。汤足饭饱之后,干瘪的我又元气满满。难怪有人说,美食是治愈系的,治胃又治心。
????咯摊,由闽南语读音“kotua”音译而来,是永春的一种著名特色小吃。吃咯摊用的是特制六边形矮桌,桌子正中开一个圆形口,放入电磁炉,吃法和普通火锅差别不大。相传清朝时期,五里街是繁荣的商品集散地,南北商贾往来不息。当时商人们聚集于此,吃饭时摆上朱红色的八卦桌和长条矮方凳,围着热锅烫肉吃,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类似火锅的咯摊。由于食材煮熟后会在锅中翻滚,发出“kokoko”的声音,和闽南语“咯”的发音相似,咯摊便因此而得名。
????咯摊大体分为两类:猪肉咯摊与牛肉咯摊。我偏爱猪肉咯摊,清甜的汤底,当地爽口的食材,比起那“乌黑”的牛肉汤更能引爆我的口腹之欲。进门先报人头数,基础餐费每人额定,可谓最淳朴的自助餐了。蛋肠、水豆腐、灌肠、瘦肉这些基础餐费里的经典食材,都是当天凌晨加工制作,以保证新鲜。客人一落座,服务员麻利地端上骨头汤锅底,开火。不多时,汤底开了,食客们这时可以往汤碗里加一勺葱末,冲上一勺热腾腾的汤汁,顿时香气四溢。然后,将瘦肉、灌肠、豆腐入锅,看着它们热闹地翻腾起来,发出“咯咯咯”之声。过了一会,将煮熟的底料捞起分盘,瘦肉嫩滑爽口,豆腐饱满多汁,肠子清香耐嚼,蘸上一口老醋,每一口都是味蕾的高级享受。捞完荤菜后放青菜,小箩筐里有供应不尽的新鲜时蔬,取一把放入汤中,淋上些许猪油,入口之后唇齿留香。另外还可以叫上一碟炒五花肉、爆猪耳,或是醋猪脚这些特色下饭菜,吃到扶墙走。
????经济实惠又美味无穷的咯摊,它喂饱了永春人的胃,也成了萦绕在游子心头的一缕挂牵。俗话说,抓心先抓胃。大概咯摊就是抓住我们的一根风筝线,不论我们飘得多远,离得多久,它也能拽住我们,让我们记得自己是谁,来自哪里。
????如今,距家百里之遥,我的故乡将成后辈的他乡。逢年过节归乡之时,三五好友总得特地相约,去那老街老店品尝一番咯摊的滋味。仿佛离家前,先去吃一顿咯摊,才是了却了心愿,做了完整的道别。想起读到的一段话,“中国年轻人必须去三个地方:一个是东莞,看看世界工厂是由怎样的一群劳动者撑起;一个是上海,看看这个国家擦得最明亮的一扇窗子;一个是老家,那个你出发却可能再也不会回头的原点。”故乡无法长留,但咯摊,作为家乡的印记,融进了我的血液里,缩到了我的鞋底,随我一同远走。????
????□苏楠楠 |